近日,首届达巴卡国际服装节在突尼斯北冰旅游城市达巴卡举行,来自中国满,蒙,苗,藏等少数民族的20套传统服装参展,令所有在场观众及游客惊叹不异,大放光彩。
11月17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参加“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展演的演员身着维吾尔族服饰表演舞蹈。
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园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 “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
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产、生活方式对眼饰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影响。藏族的服饰习俗的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服饰是文明的窗口,思想的形象,又是民族精神的外化,而且还是民族构成要素之一和识别民族的标记之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服饰文化。
走进锡伯族的服饰,了解锡伯族的服饰,跟随随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沿革,社会的进步,锡伯族的服饰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古雅纯朴的纳西族服饰是其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光头后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 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具体体现了乌孜别克族独特的审美观点。以其华丽精美、别致美观的服饰为中国服饰文化增添了瑰丽的姿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