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如何将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事半功倍。掐断源头,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甲醛、pH值等超标,会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使用者穿着后易发生皮肤过敏、引发皮肤炎症等,尤其易造成婴幼儿身体的不适,影响其健康生长。
由于在央视“3·15”晚上的曝光,众多快时尚品牌成为了商业零售市场上的众矢之的。据国家质检总局检验监督司披露,2014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口服装中抽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货物1785批,总计118万件,货值1293万美元。
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最具竞争力的行业。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的纺织品服装设置重重壁垒,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业具有一定的从业风险。因企业管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工人操作技能较低,作坊式企业生产水平落后,行业总体档次定位过低,企业追求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品牌意识等等,诸多因素导致纺织服装产品质量问题频现,行业广为诟病。
日前,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报了二季度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情况。省工商局对二季度流通领域的小家电、电线电缆、家具、地板、装饰板材、不锈钢管及铝型材、钢材、消防产品、日化用品、皮鞋、箱包、眼镜、服装、车辆及零配件商品进行了抽查检验,共抽检样品608组,合格397组,不合格211组,超三分之一商品质量不合格。
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当前“快时尚”服装的整体质量仍不高。中消协认为,中国的服装企业在生产质量等方面并不低于境外生产企业。总的来看,“快时尚”的“快”是一柄双刃剑。在求快的同时,很容易放松对供应链的控制。“快时尚”品牌必须建立起稳定的供应商体系,不仅要“快”和“时尚”,还要保障质量。
“快时尚”服装近四成不合格,常曝光质量问题,此外GUESS、Semir、MO&CO、ZARA等多个品牌的送检产品色牢度中的沾色这个指标存在不合格。中消协表示,色牢度不合格,直接影响纺织品的质量和正常穿用,如和其它衣物混洗,极易沾色,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色彩绚丽往往是“快时尚”品牌的特征,在面料染色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短,掉色、沾色、拼接互染等情况就会凸显出来。
随着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进,全球主要纺织品服装市场开始青睐绿色产品,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也必须达到相应要求。毋庸置疑,把好质量关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是社会的监管和法律的约束也是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服装消费投诉量大,但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转眼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脱掉厚厚冬装的束缚,人们开始选购色彩斑斓的春装。面对媒体曝光各类服装质量问题,北京消协的专家建议消费者服装消费要擦亮眼睛,量力而行。以下文章希望带给广大群众一些在服装消费上的启示!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了《2011年度全国进口服装产品产品质量状况》,整体来说进口服装质量问题为色牢度不合格。
令人意外的是,上了质量黑名单的却是四大知名品牌,分别是匡威、哥伦比亚、乐途以及来自奥地利的知名户外运动品牌诺诗兰。
企业在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中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关注研发能力的提高、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