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商场、花大手笔买假货、奔波到权威部门做质检、要求相应的赔偿甚至对簿公堂,全国活跃着一批这样的职业打假人。10月9日,沈河区人民法院公布一起职业打假人来沈打假维权案例。
去年10月,我国实施了20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了首次修订,并于今年3月15号正式施行。职业打假人诞生,增加了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无形中也助长了一大批职业打假人。
这里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沈职业打假人“转战”异地 异地打假因被沈阳商场熟识。昨日,张先生找到商场进行维权。
这里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状告京东索赔34万元,杨先生花3万多块钱在京东商城上买了一批进口婴幼儿食品,不过他发现这批产品的外包装上全是英文字母,并没有中文标识,认为这违法了《食品安全法》,遂将京东告上法庭,并索赔34万。
5月22日上午9点多,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法槌落下,有关一件价值10万多的皮草外套材质以次充好案件开庭。原告是知名职业打假人王海,被告是省城经十路上的一家大型卖场。王海要求卖场按照旧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一赔一。当天庭审未行宣判。
昨天上午,被称为“中国职业打假第一人”的王海起诉北京乐华金乔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乐华商业公司)产品销售者责任纠纷案在朝阳法院宣判。法院判决乐华商业公司为王海办理退货,退还王海货款399元,并赔偿王海399元。法院认为乐华商业公司无法证明涉案女装休闲鞋具备产品说明书中宣传的功效,故该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构成欺诈。朝阳法院法官表示,新消法出台后,在司法实践中,职业打假人也属于消费者的范畴。
在杭州城内,活跃着一帮“打假人”。他们自学《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精通食品流通领域知识,然后深入超市、商场挑刺,抓住食品质量问题、包装问题等商家痛处,通过打假、消费维权谋求利益。有些人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元。